可穿戴设备 纠结的探索

 新闻资讯     |      2024-08-15 09:08:37    |      6kYzQ!yIEmp_M6UkZ

  文/吴刚

  近两年,可穿戴设备成为各种消费电子展的关注热点,眼镜、iWatch等已出或未出的产品也经常占据各大科技媒体、科技博客的头条位置。然而,仔细观察如今的可穿戴设备市场,虽然外表很“丰满”,其实内在却很“骨感”,喧嚣的背后充满着纠结。

智能手展示未来科技

  巨头发力,掘金可穿戴设备

  今年的苹果开发者大会(WWDC),肯定让很多苹果迷大失所望,除了iOS 8和OS X 10.10以及全新的编程语言SWIFT,苹果公司竟然没发布任何硬件产品。然而,有那么一些细心的业内人士发现,在苹果公司最新的移动操作系统iOS 8中,正式加入了HealthKit健康管理软件。该软件可整合、Fitbit、Jawbone等其他第三方健康软件数据,可在HealthKit中统一浏览其他应用监测的健康数据,并允许医疗机构接收或传输用户数据。

  也许有人要说了,不过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小软件,这又能说明什么呢?

  无独有偶,老牌芯片巨头也在前不久举行的Re/Code大会上推出了智能T恤产品,其使用的是英特尔为可穿戴设备量身打造的Edison技术解决方案。英特尔新硬件部门主管迈克·贝尔表示,智能T恤将于今夏正式向市场推出,即使在雨中也能正常工作。同一天,三星也发布了一款名为Simband的可穿戴医疗产品,Simband与现有的智能手表非常相似,采用正方形外壳和大号的彩色触摸屏,并且配备Wi-Fi和蓝牙模块,可监测心跳和含氧水平。

科技最新上传图片-科技最新上传素材

  另一个老牌巨头也不甘寂寞,根据《福布斯》的报道,公司正在准备一款内建多种传感器、搭载Windows系统的智能手表。微软这款智能手表将与iPhone、Windows Phone和Android手机协同工作。

  还有,在正在举行的2014台北电脑展上,专门设立了主要展示智能穿戴产品的智能科技应用产品区,联发科推出的专门支持智能手表、智能手环和智能手机的Linkit平台,宏的Liquid Leap智能手环,都引起了业界、媒体和大众的广泛关注。

  种种迹象表明,对于可穿戴设备这块蛋糕,无论是巨头还是新人,都有着最原始的商业欲望。也许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今年的苹果公司特地为几款软件利用了WWDC这么一个闪亮的舞台——也许苹果正是想借由iOS8中的Healthkit展示其在可穿戴领域的潜在实力。

  众多厂商的虎视眈眈,大众媒体的连篇累牍,于是有人将2014年称之为“穿戴年”,生动地体现出可穿戴设备对于消费电子领域的重要性。

  为了表现公司进军可穿戴市场的雄心,英特尔CEO布莱恩·科兹安尼克就曾经表示,“我们错过了智能手机市场,我们错过了平板电脑市场,是时候布局下一个改变生活的领域了”。

  虽不冷清,但也谈不上红火

  谷歌眼镜的问世,从此开启了可穿戴设备的新纪元,智能可穿戴设备是数码市场新的增长领域,这已经成为众多厂商的共识。它有着巨大的潜力,可以带动包括设备制造商、芯片提供商、电信运营商以及渠道推广商等一整条产业链的增长。这对于正在遭受PC市场萎缩、手机市场饱和之苦的科技厂商来说,就像是一根救命稻草。

  尽管期望很高,但遗憾的是,可穿戴设备现在只能说是刚刚起步,大多数设备的应用体验还比较简陋且单一,目前市场上相对成熟的产品也屈指可数,市场虽不冷清,时不时也有一些新产品问世,但是离真正的红火还相去甚远,有相当一部分的热度其实是被炒作出来的。

人工智能蓝色科技背景

  美国一家市场研究公司调查发现,有三分之一的美国消费者会在购买可穿戴设备6个月内停止使用这种产品,这家公司的数据还显示了健身追踪器的用户黏性也在下降。于是,“可穿戴设备成新宠”,其实这句话也可以这么理解,可穿戴设备充其量也就是个宠物,它离人们真正的基本需求还比较远,很容易成为人们喜新厌旧的牺牲品。

 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,国际体育巨头耐克甚至已经解雇了其智能腕带FuelBand团队大部分成员,并计划停止生产可穿戴硬件产品,包括计划在秋季推出的一个Nike FuelBand精简版本。这其实传递出一个信号,“可穿戴”听着很新潮,市场上的产品也不少,但是真正要想做出彩,还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,连耐克这样财大气粗的巨头也会试水失败。

  有分析人士认为,可穿戴设备走入瓶颈,其实自身还存在着不少目前尚未解决的问题。例如,可穿戴设备依然缺乏既切合实际又能完全被认可,并且能够吸引普通用户的理念,而不仅仅是吸引“潮流达人”和“技术控”。同时,数据管理和利用也很糟糕,美国的一些应用开发商认为,可穿戴设备可以收集很多个人数据,但也仅此而已,不能很好地对其加以利用,无法转化成对个人生活有意义的结论或指导。也就是说,目前可穿戴设备利用数据进行深度解析的能力非常不足,没有专业知识的分析和支撑,这些数据更像是处于孤岛之上。

  更糟糕的是,有些可穿戴设备甚至没有完全解决好它们比较单一的基本功能,《福布斯》杂志的一位行业分析师Patrick Moorhead在使用了多款可穿戴设备后表示,一些产品心率监控很不准确,另一些产品会让使用者佩戴不舒服,更要命的是,电池续航时间也很少有让人满意的。

  新的探索,构建专业生态圈

  据美国科技网站BusinessInsider预测,目前全球可穿戴市场规模为30亿~50亿美元,未来2~3年将增加到300亿~500亿美元。而随着4G和移动终端的普及,中国的可穿戴市场也将迎来爆发性增长。据艾瑞咨询的数据,2016年可穿戴设备将快速增至7350万台,预计销售额达169.4亿元。可以说,可穿戴设备是很大的一块市场蛋糕。

  现在的问题在于,如何才能让可穿戴设备市场焕发活力?每个市场的参与者恐怕心中都存在这样的疑问,同时他们追寻答案的脚步也一直没有停止。

  英特尔最近提出的几点建议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,它认为,首先是要提供独特的技术,避免大量的同质化产品出现;其次是真正改变生活,这就像是汽车的出现彻底改变人类出行方式一样,可穿戴设备也要有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足够推动力,才能成为核心产品;再次是要为用户提供时尚以及个性化设计,使其和流行服饰一样成为常态搭配的其中一环;最后就是利用云端技术,让可穿戴设备成为采集数据、利用数据、实行终端计算的终端设备,而不仅仅依托于手头的电脑和手机。

  的确,只有这样,可穿戴设备才有可能不再局限于“技术控”的狭窄范围。事实上,可穿戴设备的概念不仅仅要在硬件上有质的突破,同时在后台也要有一系列的专业服务作为支撑,而后者才是决定产品差异化的主因。这就需要和运动、医疗等领域的专业机构进行合作性研发,利用其能够满足大众最基本需求的专业来推动终端规模的扩大,分析人士将其称为“生态圈”。

  其实,目前业界很多厂商已经开始这样的尝试,例如苹果公司的HealthKit就是跟知名医疗机构合作的。苹果公司是构建“生态圈”的高手,之前的iTuns和App Store都是比较成功的案例,在可穿戴设备领域,苹果公司会取得什么样的成就,我们仍需拭目以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