智能可穿戴设备发展
要迈过标准化这道坎
据新华社北京5月10日专电(记者 阳娜)小米手环、谷歌眼镜、苹果手表……智能可穿戴设备已从概念转化为产品进入人们的生活。业内人士看好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发展前景,但指出行业及产品标准还未明确设定。要充分释放这一蓝海市场,首先需解决标准化问题这道坎。
据市场调研机构的数据显示,2013年可穿戴设备的全球出货量为970万台,2014年达到2200万台。
中国赛宝实验室软件评测中心主任杨春晖等业内人士提出,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出现为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提供了机遇,传统企业除了迎来“互联网+”,也正迎来“智能+”。在当下物物相连的时代,可穿戴产品将成为物质基础和技术基础。
同时,在多数业内人士看来,尽管智能可穿戴设备的概念炒得很火,智能手环、智能手表等产品设计得足够炫酷,但真正好的产品并不多。
中国可穿戴计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杨昕提出,可穿戴设备在医疗领域应用中的最大风险是标准问题。市场上一些可穿戴产品称可以测血压、血氧、心率甚至血糖,实际上绝大多数都不符合医疗体系的要求。
行业监督也需要一个基准。德国莱茵TUV大中华区电子电气产品服务部技术支持与研发副总经理杨佳劼提出,可穿戴认证标准应该涉及化学检测、电池寿命、电池与整机的安全、适用性、软件与信息安全评估、感应器精准度评估和无线技术认证检测评估等七大评估方向。
(原标题:智能可穿戴设备发展)